心理之窗|世界精神卫生日--守卫心灵健康,塑造健康青春
世界精神病学会(WPA)于1992年将每年的10月10日定位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。它们对健康的定义是:人的健康应包括机体、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完美状态。也就是说美好生活的前提中,心理健康是必不可少的。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正确应对压力,塑造健康卫生的心灵!
一、怎么样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呢?
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曾提出十条标准,
曾被公认为是心理健康“最经典的标准”:
l充分的安全感;
l充分了解自己,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;
l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;
l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;
l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;
l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;
l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,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;
l在集体要求的前提前,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。
二、不仅仅身体会生病,精神状态也会“生病”
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、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,大脑功能失调而导致的认知、情感、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。如心理相关因素所导致的生理障碍(如神经性厌食症、失眠症等)、人格障碍、精神发育迟滞、没有任何器质性病理基础的焦虑、强迫、烦恼等。
三、常见的精神疾病有很多,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给自己贴标签
有一些调节情绪的小方法,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辅助自己平稳心态:
1.平时生活中尽量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,不要过于钻牛角尖。
2.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不熬夜,坚持每日运动。
3.遇事多积极乐观看待,尽量不让自己受到他人的影响,当感到紧张或者不知所措时不要过分压抑自己,找方法适当发泄;
4.积极与外界交流,情绪难以控制时勇敢寻求他人的帮助。
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精神卫生方面的难题,我们要学会掌握好适合自己的心灵调适方法,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!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成长路上更好地守卫健康心灵,塑造健康青春!